在廣東搞工程,變得這么簡單了!
更新時間:2020-01-08 | 點擊次數:0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一半
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
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60個工作日以內
……
2019年,廣東基本建成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據廣東省發展改革部門統計,2019年1—11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661億元,增長11.2%,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比全國高6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2位。
12月2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有關情況。
“一個系統融合”,線上一網通辦
各地各部門在精減審批環節和審批事項上積極探索。針對信息孤島、信息共享難等問題,著力拆掉部門之間的“墻”,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在審批部門間開放共享。針對審批事項多、層級多、環節多等問題,綜合采取“減、放、并、轉、調、諾”6種手段,將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由106項精減至79項,印發了《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審批事項清單(試行)》,力求“清單之外無審批”。
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一網通辦”。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形成審批管理系統方案,明確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信息數據平臺建設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加快建設覆蓋省和市、縣(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目前,廣東省21個地市均已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并完成與省和國家系統的對接。今年以來,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已累計受理了1萬多個建設工程項目,涉及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多種類別項目,涵蓋工程項目審批的各階段事項。
“一個窗口服務”,線下綜合集成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11月13日,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正式印發《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受理”工作規程》。
目前,各地均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涉及的部門和事項全部進駐,實現一窗通辦,中山、東莞、揭陽、陽江等還組建專職代辦隊伍,為投資者提供綜合咨詢、前期輔導和重大項目全程代辦服務。
線上與線下配合,端口和窗口互動,構建起了廣東省便民利企的快速通道。從近期省政府督查室牽頭開展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調研督查情況來看,汕頭、佛山、湛江、江門、清遠和東莞等地共50家受訪企業紛紛表示,在并聯審批、優化流程和簡化申報材料等方面辦事感受度最為明顯,改革后審批速度加快不少,對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效較為滿意。
“一個部門牽頭”,并聯限時審批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作為改革牽頭單位,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著力再造審批流程,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主要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每個審批階段確定一家牽頭部門,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由牽頭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嚴格按照限定時間完成審批。
“一套制度規范”,全程高效運行
針對審批服務窗口設置部門化、申報材料重復提交、審批效率不高等問題,推動“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和“一套機制”加強審批協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省公安廳共同印發了《關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聯合審圖的通知》,廣東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數字化審查管理系統正式運行,實行施工圖設計文件及相關審查成果文件電子簽章確認和網上下載打印。
截至目前,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區域評估、聯合審圖、聯合驗收和聯合測繪等改革配套文件,構建起“1+N”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體系。省級層面已制定出臺23個主要改革配套文件,基本完成省級層面改革政策制定任務;地市層面均結合當地實際印發了改革實施方案,共出臺380多個改革配套文件。
“一套機制監管”,落實主體責任
在審批上做“減法”的同時,著力在監管上做了“加法”。推動運用“雙隨機一公開”和建立誠信管理制度,強化審批后續監管。建立起以關鍵環節、關鍵事項、關鍵對象為監管重點,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特別對取消了審批和前置條件以及實施告知承諾制的事項,對交由社會承接的服務事項,相應地建立健全后續監管辦法,完善誠信檔案,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工作機制。
此外,廣東還充分發揮廣州、深圳作為全國試點城市的優勢,持續先行先試,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逐步突破,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廣州市進一步優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措施,深圳市創新政府投資工程監管模式,為全省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和向導作用。
上面提到的這些措施,
涉及多個審批機關,
相關部門是如何推進制度改革的?
答疑來了
↓↓
問:省發展改革委作為省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在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工作進展和成效如何?
省發展改革委:省發展改革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投資體制改革,持之以恒加大改革力度,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各項工作,優化項目立項程序,完善項目代碼管理,推進承諾制改革實施,取得積極進展。
在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省發展改革委還深入推進實施企業投資項目分類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積極推動“穩投資”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著力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問:工程建設項目立項用地規劃階段涉及多個審批機關,存在行政許可事項多、審批流程長、申報材料復雜等現象,請問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是如何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尤其是規劃和用地方面改革的?
省自然資源廳:在“多規合一”方面,印發《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切實做好工程建設項目策劃生成和方案聯合評審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了項目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前的策劃生成和方案聯合評審以及工程建設許可階段的設計方案聯合審查機制,實現“一張圖”統籌項目實施。
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開展新一輪機構改革,將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整合到自然資源部門,在新形勢下的改革要求將原來2個部門許可審批事項進行顛覆式、系統化、重組合的改革。
問:關于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請問住房城鄉建設廳在優化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辦理方面,我省主要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這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施工許可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的改革工作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牽頭推進。
施工許可是指工程建設項目已具備施工條件,政府主管部門給項目頒發施工許可證的行為。我省明確施工許可階段辦理時間控制在18個工作日以內。施工許可階段有施工圖審查和施工許可證核發兩個主要事項,通過改革進一步加快了審批速度。
竣工驗收階段是工程建設項目交付使用的最后階段,也是工程建設的堵點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我省明確此階段的辦理時間控制在12個工作日以內。目前我省已有近2000個項目實施了聯合驗收。
在優化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方面,推行程序性審查和告知承諾制。建設單位取得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家審查意見后,可向工程所在地市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報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工程所在地市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專家審查組意見,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意見批復。
問:請結合“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介紹一下推進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網通辦”有關情況。
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是我省推動“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打造一體化高效運行“整體政府”的重要舉措。我們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網通辦”。當前,省級系統已匯聚21個地市審批系統的數據,并已全部推送至省政務大數據中心。此外,我們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受理”工程規程》,對各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的設立、服務流程、制度建設、工作保障等進行規范。目前全省21個地市均已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或依托原綜合服務窗口為本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提供統一的業務咨詢、收件受理、辦件流轉、跟蹤協調和出件發證等服務,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通辦”。
來源: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